電池目錄不掛鉤新能汽車補貼 本土企業還能否取勝外資企業
日期:2024-11-25 08:36:02 作者:宏力精密鋼管 閱讀數:400即使電池目錄不掛鉤補貼,外資電池企業在中國的發展前景也未必樂觀,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對電池企業產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,另一方面面也是由于國內企業實力的逐漸增強,市場競爭更具優勢。
從今年4月份起,前三批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推到、動力電池目錄前三批重審,以及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調整,欲將動力電池目錄與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掛鉤的消息曝光后,三星、LG、SK等外資電池企業就開始進入恐慌期。立刻開始緊鑼密鼓的研究政策,抓緊電池目錄的申請,但是截至到6月20日第四批符合《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》企業目錄發出,也未有一家外資電池企業進入目錄。與此同時,是外資電池企業開始接不到中國整車廠訂單的局面。
隨著動力電池行業規范條件的完善,有接近政策制定的行業專家表示,“動力電池目錄作為行業規范條件,經過討論認為不應與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掛鉤,電池只要滿足《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(修訂征求意見稿)》的相關技術標準,就可以獲得補貼。”這樣的消息對于外資電池企業或許感到利好,但這意味著外資企業將重新獲得在中國發展的機會嗎?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,即使電池目錄不掛鉤補貼,外資電池企業的發展前景也未必樂觀。
新規范對電池企業產能提出高要求
對比15年發布的《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》,新版規范條件在產能方面要求大幅提升,鋰離子動力電池單體企業年產能力不低于80億瓦時,金屬氫化物鎳動力電池單體企業年產能力不低于1億瓦時,超級電容器單體企業年產能力不低于1千萬瓦時。系統企業年產能力不低于80000套或40億瓦時。
這樣的高標準,根據安信證券的產能統計,到2016年年末能夠達到產能標準的企業也只有比亞迪和CATL兩家。據了解,LG在南京工廠2016年的產能能夠配套5萬輛純電動車,而三星在西安的工廠能配套4萬輛純電動車,即使按照每輛電池裝100kWh來算,2016年的產能也就只有50億瓦時和40億瓦時。因此根據產能要求,目前這兩家企業也將無法進入電池目錄。
本土電池企業的實力逐漸增強
對于此前外資電池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強勢競爭,電池專家曾表示“質疑國家出臺動力電池目錄是為了保護本國生產企業,認為我國動力電池的技術水平仍落后于日韓,其實這是錯誤的認識”。在鋰電池最初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,國內的電池技術水平確實與世界差距較大,而當前中國電池水平基本能達到與國際水平并行。除了技術的原因,外資電池企業之所以有競爭力,是因為三星和LG為了打開中國市場,采取了低價的進攻策略,電池價格明顯低于國內市場當前的動力電池價格水平。
隨著我國關于動力電池的技術規范逐漸完善,產品的整體水平也將有大幅提升,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也將更具優勢。很多整車企業都曾明確表示,不會再選擇外資電池企業電池了,也有外資電池企業表示,“訂單簽訂不順利,已經感受到壓力。”這其中可能就包括近期宣布暫停在華建電池廠的SK。
受國際關系的影響
除了電池目錄對外資電池企業帶來不利的影響,限韓令也是一股大趨勢影響下的不利因素。由于美國、韓國強勢聯合部署“薩德”反導彈系統,使得中韓關系出現裂痕。作為本土整車企業,即使國家沒有強制要求,可能一些企業也會主動放棄和韓國電池企業的合作。那么,韓國電池企業若想獲得在中國未來的發展機會,也許還得要看中韓關系進展情況。如果外資電池企業不能夠有所突破,恐怕隨著本土電池企業的成長,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的機會越來越少了。